搜救人員在黑竹溝內搜救。(峨邊縣委宣傳部供圖)
  對3名黑竹溝失聯者進行搜救的工作困難重重,目前仍無更新發現
  9月12日,峨邊彞族自治縣黑竹溝,3名外地驢友失聯的第23天,第二輪搜救行動的第3天。
  9月11日,搜救隊第一組曾在狐狸坪山下發現帳篷、水壺等物,經查證或為3名失聯者留下的。
  12日,指揮部加大了對狐狸坪區域的搜救力度,不僅調集第三組趕往支援,還從外面派出一組人員送去物資。
  下午5時許,3路人員在2號營地附近順利匯合。有了新的補給後,在該重點區域的搜救可再持續3天。但遺憾的是,在經歷了9月11日的短暫興奮後,搜救人員昨日並無實質性進展。
  樹上記號 疑似是失聯者留的
  12日是第二輪搜救行動的第3天。按照原計劃,搜救人員將撤出進行補給,但因為第一組11日的重大發現,指揮部決定搜救繼續進行。12日中午,在一處開闊處搜索到手機信號後,參與現場搜救的省山地救援總隊樂山支隊支隊長王麒向華西都市報記者回憶了發現疑似失聯者物品的細節。
  “在一片箭竹林處,我們發現了樹上有記號。”王麒說,那些記號是用小刀刻的,已經開始有些發黴,大約是10餘天前留的,與失聯者的情況相似。搜救隊員隨著記號搜尋,不久就發現了丟棄的帳篷和支架,“比較重,應該是為了輕裝前行扔掉的”。又走了一段,陸續發現了壓縮餅干、巧克力和糖的包裝袋,直到最後又發現了水壺,“水壺用處大、重量輕,一般不會輕易扔掉,不排除是遺失。”
  9月11日的發現,讓搜救隊員有過短暫激動。作為一條重要線索,搜救組12日對這條線路又進行了一輪搜索,並擴大了搜救範圍,但一天下來並沒有新的發現。
  搜救困難 每天尋人超10小時
  “太難了,就像大海撈針。”王麒說,景區面積達575平方公里,而且地形複雜、溝壑縱橫,要有所發現十分困難。自10日進溝以來,隊員們早上8點開始搜救,一直要持續到天黑,每天超過10小時。進溝時,每個人都背了約40斤重的物資,這樣高強度、長時間的搜救,對體能和毅力都是極大的考驗,“3天下來,大家都有點來不起了”。
  10日晚,隊員們在沿途一個坡上扎營。“只有那裡稍微平一點,但坡度又比較陡,大家一夜沒睡好。”9月11日,隊員們抵達2號營地,本以為終於能休息好一點,結果當晚下起暴雨,雨水衝進帳篷把所有人都澆成了“落湯雞”。即便如此,12日天亮後,大家還是再次外出搜救,只留下兩三個人在營地負責翻曬睡袋。
  讓王麒欣慰的是,隊員們沒遇到太大危險,身體狀況也還能勉強支撐。這得益於準備充分,除指揮部發放的必要物資外,王麒還自己帶了6台對講機、2個大功率太陽能充電寶,“全部都派上了用場。”
  穿越百次 仍不完全瞭解黑竹溝
  48歲的郭雲城對黑竹溝一往情深。作為黑竹溝景區管委會主任,自1994年首次參與穿越開始,20年來他已經完成了上百次穿越,被公認為“峨邊最瞭解黑竹溝的人”。上百次的穿越中,他拍下了“日照金山”的奇觀,有3個人的腳趾甲因反覆上下坡脫落。
  儘管已能如數家珍,但郭雲城並不認為自己完全瞭解黑竹溝。穿越只有兩條主要線路:2000年以前,川南林業局611林場的林區公路還能行車,穿越的線路主要是611林場到2號營地;2000年以後,611林場的林區公路廢棄,穿越起點通常改到了溝口,然後經2號營地到榮宏得。
  對話
  仍有人跡未至之處 仍有科學難解之謎
  記者:關於黑竹溝的傳言很多,有哪些是真實的?
  郭雲城:關於黑竹溝的傳言,主要是針對人、畜在內失蹤的,比如多名測繪人員在溝內失蹤等,這些都有很詳實的依據。
  記者:這麼多次探險和科考後,溝內還有人跡未至的地方嗎?
  郭雲城:還有很多。雖然人們穿越的次數不少,但主要線路只有那麼幾條,活動範圍也僅限於沿線,距離線路稍遠的地方,一般都不會有人去。羅索伊達絕壁溝、絕壁峰一帶,大約100平方公里的範圍,更是黑竹溝的禁區,當地人都不敢進去。我們也是2008年才去第一次,而且只走了幾十條溝中的一條。站在羅索伊達口子上,抬頭望不到絕壁峰峰頂,埋頭看不到絕壁溝溝底。
  記者:這些地方到不了,是不是說明還有未解之謎?
  郭雲城:大多數謎團都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科學依據。比如,磁場力變化導致指南針失準,有專家來實地考察後認為,是因為此處岩石多為火山岩,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鐵、錳、鎂、硅等,從而使黑竹溝產生了差異極大的磁場帶。也有一些謎團沒解開,比如信鴿在溝內失蹤,因為信鴿不受磁場力干擾,我們曾懷疑是遭天敵攻擊,但又發現過豪發無損的外地信鴿,曾降落到溝內盤桓數月不飛走。
  華西都市報記者丁偉  (原標題:“3驢友黑竹溝失聯”後續 物資抵達狐狸坪 搜救還將持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91zeku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